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逻辑与进路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1 11:09: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区域整合是高等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其在经历了内部整合向外部整合延伸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不仅取决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文化逻辑,也是教育自身逻辑的使然。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实施阶段性的合作计划以及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盟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

\

TheLogicofHigherEducationIntegrationinGuangdong-Hong Kong-MacaoBigBayAreaandItsApproach
LIJing,LIU Hui
(CollegeofEducation,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Regionalintegrationisaninevitablechoicefor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 cationcompetition.Theintegrationofregionalhighereducationisdividedintointernalinte- grationandexternalintegration.Aftertheprocessofregionalhighereducationintegration hasundergonethetransitionfrominternalintegrationtoexternalintegration,theconceptof “cooperativecooperationandcommondevelopment”hasfinallyformed.Highereducationin- tegrationinGuangdong-HongKong-MacaoBigBayAreaisnotonlydeterminedbypolitical logic,economiclogic,culturallogic,butalsobythelogicofeducationitself.Theestablish- mentofhighereducationcollaborationcommitteeforGuangdong-HongKong-MacaoBigBay Area,theimplementationofphasedcooperationplansandtheestablishmentofalliancesof enterprises,universitiesand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ionsaretheimplementationapproa- chesforhighereducationintegrationinGuangdong-HongKong-MacaoBigBayArea.
Keywords:Guangdong-HongKong-MacaoBigBayArea;highereducationintegration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粤港澳四方在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第四大湾区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纵观全球,每一个大湾区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区域高等教育中心。比如以纽约为中心的波士顿———华 盛顿城市群和东京———北九州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都是一国之内超强的高等教育区域,拥有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心的高水平大学群。因此,打造区域高等教育中心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容和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引领的高水平大学集群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虽有长期的合作历史,但要达成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的异质城市群内实现高等教育核心要素便捷流通、优质资源共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区域高等教育整合的内容, 即整合什么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逻辑,回答为何整合的问题;最 后探索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解决如何整合的问题。
 
一、区域高等教育整合: 概念与特征
 
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征。整体性是指区域内部具有一致性和密切的联系,一旦区域内发生局部变化势必会引发整个区域的变化;结构性是指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按一定联系产生结构,如教育结构、城乡结 构。整合作为哲学概念,最初用来形容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达到统一和完整的过程,不过这一概念在不同学科的应用中有所区别,但人们对区域经过整合后获得发展,形成协调、完整的系统却达成了共识。整合与一体化意义相近,前者指通过整顿、协调,重 新组合;后者指各自独立运行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整体。[2]两者都表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但侧重点不同。一体化与多样化相对立,强调 结果的同质性、统一性却隐藏了过程;整合突出“整” 与“合”的艰辛过程,追求的是一种结果的趋同。
 
本文中的“区域高等教育整合”是指高等教育在以地域为单位的国家大系统和区域子系统中,通过内外部的协调机制,合理安排区域内各种资源,寻求在高等教育内外部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区域内高等教育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区域高等教育整合的本质在于合理安排区域内各种资源,既包括对区域内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还包括高等教育子系统外的资源管理,为区域高等教育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源。[3]据此,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内部整合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要素和结构的整合,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信念、学术资源、教学人员等要素的整合,结构包括学科结构、地区布局结构等要素的整合;外部整合是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区域内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等其他子系统间的整合(见图1)。

\

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受本区域特定政治、经济、文 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区域是社会 习惯长期融合的结果,因而本区域内固化的居住环 境和一脉相承的精神文化会形成区域独特的价值 观。一个区域内高等教育在培养方式、培养内容上 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深受本区域价值观潜移默化 的影响,使得不同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区 域特色。尽管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整合映衬着本区域的特色,但其深层次的发展方向都是提升区域资 源价值,并走向一体化。区域高等教育整合的前提 是融合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形式和办学风格, 认可高等教育与其它社会子系统间的相互促进作 用,共享区域资源,进而欣赏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标准,在交流与整合中走向一体化。
 
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在经历了内部整合向外部整合延伸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关于区域高等教育整合这一现象的理性认识及观念体系,可以追溯至欧洲中世纪。自欧洲中世纪开始,学者和学生的流动就是大学的特点之一,这可视作区域高等教育内部整合的雏形。直至1988年欧洲最古老的博洛尼亚大学建校900 年之际,欧洲大学校长齐聚其诞生地———意大利,并签署了《大学宪章》,首次明晰学术知识和文化的整合对于大学实现追求普遍知识这一永恒目的的重要意义。此后,打破地理和政治的疆界,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外部整合成为各地区谋求学术卓越的途径之一。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指出高等教育与经济领域整合的新趋势,认为尽管当前学术界和经济界的合作多停留在促进技术发展的研究方面,但是未来整合的范围将扩大到教学、培训、学习安排和机构组织等方面。1999年6 月,世界银行发布《教育领域战略》,将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代表的政治领域、以工商业私营部门为代表的经济领域、以非营利性专业文化团体为代表的文化领域纳入区域高等教育整合的框架中。这一综合性的整合框架,通过强调政治、经 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间的相互依赖,超越本领域的 离散指标,共同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和实质性问题。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逻辑
 
1.政治逻辑
 
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认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基于两大哲学基础: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认识论趋于将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政治论则认为大学于国家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大学日益走出象牙塔,迈向社会中心的今天,政治论哲学越来越受到青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促使国家不得不将其作为社会改革的重要推力,赋予高等教育极大的政治使命。欧洲是高等教育整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经验表明,实现政治利益是欧洲各国政府推动高等教育整合的重要动因。欧洲高等教育整合的一系列政策侧重欧洲公民,并为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服务。“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并不是源于高等教育体系自发自觉的质量行动,政治性因素是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因素。促进‘欧洲协调’是保障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行动改革的前提”[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港澳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薄弱,大量港澳青年学子返粤求学,广东省和广 州市相关部门对招收港澳学生工作相当重视。世纪之交,港澳相继回归,随着 CEPA(CloserEconomic PartnershipArrangement)的签署和实施,香港和澳门高校在内地招收自费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为实现其政治利益所采取的措施。近年来,少数香港人受教唆开始兴风作浪, 以本土之名行港独之实,破坏国家统一。虽然澳门暂时比较稳定,但从长期来看这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重大,不仅要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追求粤港澳地区繁荣稳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何志平曾指出,实现香港回归要推行“三归”原则,即“归化”、“归宗”、“归心”[5]。不难理解,政治的回归有目共睹,而人心的回归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学校是一个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或机构。[6]所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在广义上被认为是文化层面的整合,着眼于人的精神和思想的塑造并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港澳同胞“归心”。
 
2.经济逻辑
 
改革开放后,香港将制造业转移到土地、人工更 为便宜的广东,特别是“三来一补”开启粤港经济合作发展的“前店后厂”模式,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不大。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粤港澳也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发轫于经济领域的一体化也推动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体化进程。2017 年,《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明确了粤港澳地区世界湾区的定位,加快了实现更高层次的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加快向全球产 业链高端迈进、培育经济新动能的目标对三地高等 教育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应向该区域供给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包括科学、工程和技术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综上可知,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剧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勃兴。市场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竞争,卷入市场化浪潮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日益 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高等教育不仅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国际 竞争中国家软实力的彰显。作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区域整合意味着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它们既包括资金、土地、设备等有形 资源,也包括科技、知识等无形资源。多样性资源的 整合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提高了区域高等教育的活力和竞 争力。另一方面,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统一 劳动力市场,推动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式变革。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能够打破固有文化壁垒、具有 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市场惯例的新型人才。人 才培养标准的变革对应着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自 给自足”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开放、融合的新趋 势所取代。无论是适应一体化环境的新型人才,还是开放的人才培养方式都要求通过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高等教育的方式,实现资源流通、共享,以开阔人才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3.文化逻辑
 
《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 合作基地”的合作目标。尽管粤港澳在根源上同属岭南文化,但是港澳100 多年的殖民史使得两地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变为同 性异质的文化。换而言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涉 及“文化融合”的问题。文化融合这一概念最早出自19世纪晚期的人类学,此后随着20 世纪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高潮,文化融合备受关注。加拿大社会语言学家约翰·贝利(BerryJ.W)提出,当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原有文化,也注重与其他 群体进行日常交往时,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融合”。当个体不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认同,却与其他文化群体有经常性的日常交流时,他们所使用的策略就是“同化”。[7]可见文化融合的本质在于形成一种文化交集区间,在交集区间内同时保持着融合前几种文化的背景和内涵,而非原有文化特征的消亡。
 
正如拉塞克(S.Lasek)所言,“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动的新浪潮之外,它在更新价值观念方面大有可为”。[8]由于大学以探究高深学问为使命,人类在面临文化融合的困境时往往对高等教育寄予厚望。作为文化传承、发展阵地的高等教育以区域整合作为实现多元文化融合的新选择。文化的同一 性和多样性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文化基础。粤港澳地区比邻而居、人缘相亲,文化上既有源 于本领域一脉相承的精髓,又有本地区发展中渐生的本土特色,特别是港澳地区分别受到英国文化、葡 萄牙文化的影响,形成同中有异的独特文化氛围。文化的同质性造成粤港澳地区间高等教育利益的趋同,极大地增加了区域整合的可能性。文化的异质性既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注入了活力,又是整合的结果。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异质性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内容,区域内多元文化流动、共享, 为探究高深学问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各方文 化在保留其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兼容并包。
 
4.教育逻辑
 
当高等教育竞争与融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后,区域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愈显密切。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与其所处的宏观区域背景休戚相关,还取决于其内在发展的逻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为了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 越来越多关于整合区域内高等教育的举措纷至沓来。比如20世纪90 年代初拉丁美洲实施“哥伦布计划”,旨在扩大地区内合作范围,交流教育经验; 1999年欧洲 29 个国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签署了
《博洛尼亚宣言》,确定2010 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2007 年非洲出台以高等教育一体化为目的的《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等。同样,区域整合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成为高等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将是粤港澳三地为解决各自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做出 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取得显著进步,形成较为健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国际化水平偏低是广东高等 教育最为明显的短板,特别是缺乏国际化的一流高 等教育机构。相比之下,国际高等教育学府的定位 以及教学与研究国际化是港澳大学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寻求与港澳大学的深度合作是广东高等教育 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港澳 地区的高等教育既注重自身发展特色,又强调与国 际接轨,该地区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香港甚至拥有5 所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一流大学。然而,香港高等教育受其地域限制, 进一步发展存在办学空间有限、优质生源不足、科研 开发和实验基地不够的局限。澳门高等教育存在人文社科教育相对薄弱、科研力量不强、优质生源不足、高级人才培养受限等问题。[9]因此,对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而言,与广东高等教育的整合是解决其 优质生源缺乏、办学空间不足等问题的理性选择。

\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进路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已经出现整合的迹象。高等教育内部整合,一是指高等 教育系统内要素的整合,如区域间以师生为代表的 人员整合,主要是以大学联盟的形式实现人员整合。比如2016年11 月15 日,粤港澳三地 26 所高校成立联盟,旨在进一步深化三地的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和协同创新。[10]二是指高等教育结构间整合,如高等教育地区间布局结构的整合,主要是以跨境教育的形式实现结构整合。比如,2009 年澳门大学在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上建设新校区;2013 年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在深圳合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 区。但是总体而言,粤港澳高等教育整合仍然以内部整合为主,外部整合尤其是与经济系统的整合有待开展;粤港澳高等教育整合仍然停留在功能性整合阶段,尚未达到体制机制高度协调的制度性整合。为此,从内部整合扩展到外部整合、从功能性整合走向制度性整合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行动方向。
 
1.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健全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制度
 
粤港澳高等教育尚处在功能性整合阶段,表现为高等教育各要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上相互合作。虽然粤港澳高等教育开始出现了制度化整合的萌芽,但还未完全达到制度性整合的层面,难以发挥整体性的协同效应。究其原因,除了粤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内外部管理体制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制度性整合外,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缺少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协调粤港澳的高等教育整合,这是粤港澳高等教育整合制度化的关键。
再从欧洲高等教育整合的过程来看,一个高效的区域整合协调机构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欧盟委员会建立了调节区域整合的有效机制,有效地保障了欧洲高等教育整合的逐步实施,在欧洲高等教育整合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框架下,欧盟委员会对欧盟成员国的教育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博洛尼亚进程中的许多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由欧盟委员会首先提出,并在大会中取得共识。[11]事实上,粤港澳三地同属一个国家,尽管存在制度上的差异,但相比欧洲更容易建立区域高等教育整合的协调机构。为此,粤港澳三地可以基于《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及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作为高等教育整合的指导组织机构,使区域高等教育整合走向制度化阶段。
 
2.实施阶段性的合作计划,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
 
欧洲经验表明,区域高等教育整合可以通过一系列合作计划逐步推进,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合作目标和制度保障。1999 年,欧洲29 个国家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举行会议,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2001年在布拉格举行欧洲教育部长会议,签署了《布拉格公报》,将终身学习纳入博洛尼亚进程。2005 年,欧洲高等教育部长会议在挪威的卑尔根举行,会议发表了《卑尔根公报》,旨在构建学位资格框架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2007年至今,围绕博洛尼亚进程的会议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协议和条约,以共同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整合。事实证明,这一系列围绕区域整合实施的阶段性合作计划为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欧洲经验,从粤港澳大湾区实际出发,围绕《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及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教 育的合作目标,分阶段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并借助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发布实施。粤港 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可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 标。一方面,实现高等教育由功能性整合转向制度 性整合是近期亟须完成的目标,即将粤港澳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上的合作由自发上升至制度化。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借鉴欧洲经验, 由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通过三地的协作会议签署详细的协议和条约,逐步实施,以推进大 湾区高等教育的制度性整合。另一方面,粤港澳大 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长远目标是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即“三地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机制化、制度化,朝着‘无缝对接’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高等 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相通,提高效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创造品牌,共同繁荣”[12]。
 
3.建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外部整合
 
区域高等教育整合不仅限于教育实体、教育资源间的整合,也包括教育与经济间的整合,产学研联 盟便是教育与经济整合的产物。所谓产学研联盟是 指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结成联盟,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共同突破经济和学术难题的组织。与大 学之间的联盟相比,产学研这一跨领域的联盟具有 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产学研联盟能够汇聚来自 高校、科研机构的工程技术信息和来自市场的营销 信息,增强双方的应变能力;其次,产学研联盟能有效实现经济与教育的优势互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企业是大学教学、科研的实践基地,而高 校又是企业发展的创新源泉,能引发整个区域的技术扩散。
 
2018年2 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湾区’”的建议,认为中国亟须通过创新升级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粤港澳大湾区是探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培育能够拉动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新业态的实验室和孵化器。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要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且能够卓有成效地与产业界合作。[13]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 知名高校,同时也有比肩三大国际湾区的发展定位。深圳拥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高校人才资源和创投机构,未来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联 盟等平台,包括共建研究机构、基于项目的联盟和共建经营实体三种形式 [14] ,缩短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过程,最终为实现大湾区高等教育外部整合服务。
 
参考文献:
 
[1] 佟宝全.区域整合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6:8.
[2]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刷馆,2012:35.
[3]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6.
[4] 刘晖,等.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25 年(1990-2015):政策、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6,(7):135-148.
[5] 何志平,陈云根.文化政策与香港传承[M].北京:中华书局,2008:18.
[6] 蔡劲松.大学文化理论构建与系统设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24.
[7] BERRYJ W.Globalizationand Acculturation [J].In- 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2008,(12):328-336.
[8] 拉塞克,等.从现在到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3.
[9] 陈昌贵,韦惠惠.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4-67.
[10] 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成立联盟[N].南方日报,2016- 11-16(A1).
[11] 王新风.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研究——— 聚焦博洛尼亚进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9.
[12] 朱建成.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9,(6):77-80.
[13]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湾区”[EB/OL].(2018-04-05).
[14] 王雪原,等.产学研联盟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74-77.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整合的逻辑与进路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9/0121/2019012111100218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9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