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生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7 14:0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免疫组化实验技术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其中石蜡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最常用的技术。学好这门实验课为以后研究生做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免疫组化实验教学在研究生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在限定的学时内掌握其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们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应用教材中的经典临床案例,分析案例的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案例教学;研究生

本文引用格式:刘秀霞等.研究生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9,6(83):120-122.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它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教学中必有的环节,主要从医学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我们尝试将案例法教学用于免疫组化实验教学中,将免疫组化实验内容与相关的基础、临床等多学科内容渗透及整合,以疾病为中心,以临床案例带动医学知识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建立学生临床思维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的抗原或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或抗体的一门技术,即用特异性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进行检测[2]。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与基础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作为病理诊断的一门辅助技术已经成为临床病理诊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由于免疫组化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将功能学与形态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免疫组化技术被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所应用,是目前医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不仅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高,而且可以将细胞功能、代谢变化与形态学改变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直接在细胞涂片、组织切片或培养细胞爬片上将一些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定位出来,还可精确到亚细胞结构水平,结合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系统可进行定量分析。

\

 
一 案例式教学法在免疫组化实验课中的应用分析

案例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作为指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用于教学的案例,并且构建适合的情景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控,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答案[3]。将案例式教学法应用于实验室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具有新颖性,可将教学活动结构进行改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并且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技能以及理论知识[3]。病理学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案例,通过教师主动引导和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病理实验教学主要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病理学教材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章节繁多、机制理论深奥难懂,学生在课堂上、在自己复习时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不容易记住。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最初上实验课时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积极主动性不高,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许多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对病理切片的操作一无所知,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并不了解上这门实验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经常碰到好多学生在做实验课的过程中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写实验结果的时候过来问老师实验结果该如何填写,看不懂切片。为提高课堂效果,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更新了教学理念,采用适合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验之间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采用案例法实验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给予帮助。

开展案例法实验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选取的临床案例必须与课堂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能起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生动案例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按照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筛选合适的临床案例,也可以适当修改所选取的案例,使得案例更适合教学需要。同时还要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给学生预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探索的余地。其次就是临床案例预习,预习的过程中必须去复习案例中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学生只有提前预习案例才有带着问题来学习课程从而产生研讨的基础,为后续的启发创新性思维打好基础。实验课前一周,老师应将所需上课是选择的案例和实验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提前的课堂预习学生们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该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能动性,对于学生们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4]。

二 案例教学在免疫组化实验课中的组织与实施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免疫组化学实验课,我们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编写实验课所需要的疾病的临床案例或从教材上寻找适合的案例,实验课前一周让学生预习实验课程的内容,了解相关案例。为了让案例教学法充分的发挥效用,我们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课课堂上将病例以多媒体课件形式提出,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次实验课内容,学生之间分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我们将5~6个研究生分为一个小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病例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同时组内同学互评案例讨论参与度,同时观察小组讨论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通过案例法教学,使得学生在分析临床病例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病理学知识,又学习到了其他相关医学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对知识的整合。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学到分析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我们还安排了学生到医院病理科了解从取材、固定、包埋、以及到切片常规染色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对整个标本的处理过程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和认知,了解整个切片的制作过程,知道我们实验用组织切片是怎么来的,是要用来做什么的,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来判断病人到底是什么病,再通过免疫组化来辅助诊断肿瘤的良恶性。这样学生对免疫组化实验就不会那么茫然,对整个实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随着试剂生产技术的提高,新抗体不断出现和方法学的不断完善,免疫组化目前仍是研究生科研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研究生会更用心地去学习免疫组化这门技术,为以后做科研奠定好基础。

三 做好预实验

免疫组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ABC法、S—P法(SABC法),Envision法等,主要是以检测系统(试剂盒)的名称命名,我们研究生实验课应选用的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非特异性染色低和简便的Envision二步法。由于免疫组化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为了取得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预实验十分重要。预实验就是我们老师需要将整个的实验流程每一个条件都要提前摸好,有时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们提前的预实验可能要做2-3遍。免疫组化整个流程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很关键,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比如说组织固定时间、切片的厚度、烤片时间、脱蜡的时间、修复的方法、一抗的浓度、一抗孵育的时间、二抗的孵育时间、显色时间的、苏木素复染时间、试剂的厂家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取得预期教学效果,老师提前预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做预实验的目的除了准备实验中所需的试剂外,主要是将实验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条件摸好,特别是一抗的最佳稀释度、抗原修复条件及显色时间的长短,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我们预试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时一般会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应强调实验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从切片的脱蜡、抗原修复、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封闭、一抗的稀释度、一抗的孵育时间和温度、二抗的孵育时间和温度、玻片的洗涤、显色的时间等等。还有合格的组织切片制作、防脱片处理、一抗与二抗动物种属来源是否匹配、加试剂时液体是否盖满组织、擦片子时防止组织干掉等。免疫组化过程每一步都很关键,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细节,以免出现不理想的染色效果。

\

 
四 通过案例法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学生可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临床表现,能够将学过的病理知识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找出其发病原因及机制,有助于学生的医疗水平提升。病理学在学生的接触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繁多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起来很吃力,促使许多学生对学习病理失去兴趣,学习从主动变为被动状态。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们能更直观的学习理论知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学生可以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学习,结合病理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病理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的开展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病理知识融会贯通于整个实验过程,两者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病理知识体系。案例教学法引入病理学实验课中,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病理学实验课,一般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达不到课堂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临床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再者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实验课时我们先讲解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向研究生讲解标本的处理、切片制作整个过程及优良切片的判断标准,并为学生演示怎样切片,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同时注意安全不要划伤手指。多次实验教学我们发现本好多学生对石蜡包埋及切片制作一点都不清楚,不知道切片是怎样来的,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免疫组化,因此我们把标本的处理及常规切片的制作加入实验教学中,在整个制作石蜡切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去判断切片的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意识到石蜡切片质量在临床诊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切片和阅片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以后做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 结论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积极探索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6],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有助于学生医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特色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巩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案例又把理论上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既缓解了实验室压力,又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还减少了学生临床课程和基础课程之间的思维转换。案例法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病理学实验课生动有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病理组织特征的了解,这对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并且也锻炼了医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科研型人才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我们同时重视案例选择、预实验等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加强实验操作教学,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完善实验考核流程,保证学生能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总之案例法融入实验教学也不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过程和理论教学,而且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素养等基本科研素质。[7]

参考文献

[1]董学易,林贤,刘芳,等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37):164-165.
[2]杜丽坚.免疫组化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5):255.
[3]杨舒晗,蔡艳.高校病理学实验课融入案例教学法分析[J].高等教育,2018(5)181.
[4]宫惠琳,张娇娇,梁华,等.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病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9):722-724.
[5]李蓉,黄培春.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10.
[6]董营,董志恒,王丹,等.病理学案例实验教学中融入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的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2):94-96.
[7]董学易,林贤,刘芳,赵秀兰,孙保存.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7):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88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