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研究 ——以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实践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5 09:29: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提升的目标使命,中外合作办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借鉴、吸收、融合是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总结分析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三全育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验,探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驱动发展的特色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三全育人;国际化

本文引用格式:米启超,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研究——以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实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50-52.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日新月异,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迫切需要大批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变化能力、适应能力的新兴工程科技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适应转型提升重大使命和机遇,探索建立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跨领域交流、管理能力。河南城建学院以国际化助力“新工科”,实施“三全育人”精细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质量,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开创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培养国际化新模式。

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河南城建学院融合国家“新工科”建设的要求,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制定了符合我校发展的城建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全过程、全方位、系统化构建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

二 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实践的路径探索

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11年,分别与马来西亚林登大学、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技术等三个专科专业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1200人。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水平,助力学校转型发展、内涵提升,2016年,学校围绕破解课程引进困难、国际交流不畅、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管理失衡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实施更加精细科学的管理运行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探索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途径。

\

 
(一)以学生为中心,汇聚起全员同向发力的人才成长“能量场”

实行校长班主任制,2017年秋季,由校长担任中外合作办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班主任,校领导亲自来到新生接待现场,与刚来报到的同学们亲切的交谈。几名同学上前与他讨论,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师”,而非“校长”。在随后召开的新生及家长见面会上,校长当场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并与学生们建立起班级微信群,告诉大家“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只要你们有问题,都可以来找我,能帮到大家我都替大家解决!”。校长担任班主任,这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的学生感叹自己太幸运了。与校长班主任制配套的还有“四个一”工作要求,即:一是每天去教室与学生见一次面;二是每天与一位同学谈一次话;三是每周开一次班会;四是每周去教室听一堂课。校长班主任制能让学校领导与学生有更多地接触,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决策层面上,就能更加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校长本人也正是通过自己做表率,让教师员工更重视人才培养,更关心爱护学生,真正的实现对“育人为本”的坚持,以身诠释大学教育的根本职能[2]。

建立党员干部融入机制,实行领导包班制。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专业特长兼任学生班主任,深入班级日常活动一线,定期召开团支部班委会议,讨论研究班级文化和学风建设;定期随班听课,掌握课堂教学情况;定期参加主题班会,发挥意识形态引领、政策解读作用;定期参加班级文体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增进师生友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日常管理和班级建设,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文明、人文素养融入课堂内外。实行党员教师与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一对一结对子,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定期掌握学生学业成长信息,开展学习帮扶、创新创业、学历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施贫困学生特殊帮扶计划,及时了解贫困学生基本情况,学院领导定期深入贫困生家庭慰问调研,建立贫困生档案,一人一策制定学业生活帮扶计划,给予生活补助和精神鼓励。联系优秀企业家校友与贫困在校生结对,建立大学学业资助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学子解除后顾之忧、圆梦城建成长成才。

创建家校即时沟通平台。学院注重发挥家庭、社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积极搭建家、校无缝对接的沟通平台。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校长和学院领导与新生家长面对面亲切交谈,围绕新生家长关心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一系列话题,校领导结合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提升的实际,阐明了我校实施对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吸收借鉴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办学国际化特色的的重大意义。指出,办学国际化的最终落脚点是城建类人才的国际化,学校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党中提出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沿线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城建特色专业大学生群体生逢其时、使命光荣,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学院这个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的平台,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国际视野开阔、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强的新型国际化城建类创新人才。校领导还结合自身经历,同家长们探讨交流家庭教育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影响和意义。通过举办新生家长座谈会,建立了家、校合作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对新生和家长正确认识、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并树立远大理想具有深远意义。学院还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家长到校的机会建立了各专业、班级家长微信群,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动态、学校随时获取家长意见和建议,校领导、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坚持24小时微信群在线解答疑问、化解矛盾、处理各类问题,做到了家、校无障碍信息畅通,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奇特功效[3]。

(二)以学习为中心,架设好全程保障无忧的知识补给“充电桩”

突出国际理念。合作办学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也是推动我校转型提升、建设“新工科”的重要措施。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充分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特色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统筹考虑外方课程引进吸收、实践教学、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雅思课程等国际化教学理念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师资交流学习平台,支持更多的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专业合作,促进教师紧跟最新学术动态、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借鉴外方教务管理模式,针对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完全学分制,全程灵活选课、弹性学制,学生可以集中完成必修课程,缩短在校学习期限,自行选择赴合作院校交流学习、出国实习锻炼或申请出国留学硕士预科学习。

营造跨文化学习环境。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沙龙”,组织在校本科生与来华留学生结成语言文化交流学习互助小组,吸收外语、建筑、管理等各专业学生组织成立国际交流协会,定期举办“英语角”“俄语角”等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各国风土人情、锻炼提高口语沟通能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特色活动,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互学互鉴,先后组织“留学生看马街书会”“留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中外师生共度中国节-冬至-端午-中秋”等活动,积极引导中外师生跨文化交流,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建设打下基础。

畅通国际交流。逐步稳妥开展师生海外联合科研、访问游学、带薪实习、境外创业就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是师生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和提升素质的有效载体。学院依托合作办学项目,每年组织暑期出国游学夏令营活动,国外合作院校协助安排实施相关专业学习、文化体验、考察等活动,学生在整个游学过程中除了按要求参加计划项目外,还要选取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剖析,游学结束后提交高质量游学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学院根据学生赴国外游学取得的实际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资助。海外游学项目对于开阔国际视野、丰富人生阅历、提升学业水平和职业前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院还建立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优质海外留学服务资源,定期开设国际视野大讲堂,常年开设课余出国留学雅思、俄语等语言预科培训,不断开拓畅通城建类人才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渠道[4]。

(三)以学习效果为中心,铸造成全面加速提升的创新驱动“发动机”

专项激励,注重质量。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课程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实施国际生差异化教学、管理、服务。为确保差异化教学质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择优选聘校内优秀教师任教,加强对教学运行的日常监控,对各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在个人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给予专项奖励和资助。学习国外语言教学体系,强化合作办学项目内学生外语学习,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老师给予专项奖励。设立专项奖励资助基金,鼓励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参与出国交换学习、学分互认,支持优秀毕业生申请海外研修、深造、创业,推动区域内城建类特色人才国际化发展。

竞赛提升,对接前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逐步取得技术性的突破,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高校提出新的任务目标:科教融合。学院统筹合作办学专业特点和外方资源优势,推进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学科研究新进展,鼓励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以“知识融合+竞赛提升”为抓手,长期开展智能机器人训练竞赛和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竞赛活动,以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创新,面向未来。学校积极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精心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场地、办公场所和相对集中的学生宿舍。同时,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建设配置国际化课堂教学智慧教室、国际远程辅导答疑教室、国际生第二课堂等活动阵地,更新拓展国际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空间,建立满足线上线下课程改革、教学研讨、自主学习需求的现代信息化国际校园,全方位、系统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创意—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实践培养体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 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三全育人”的初步成效

经过艰辛有益探索和不懈努力实践,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三全”育人的理念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并得到深度认同。国际学院与各专业院部办学主体的组织、管理、协调、执行功能的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激发更大潜能,从而有效克服错误认识、局部思维和片面利益诉求,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以高度的责任感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品位。二是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与普通本科学生横向比较和往届同类别学生纵向比较,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后,学校综合考核、教师授课评价、课程学业成绩、学生精神面貌均令人刮目的转变提升,有效扭转了不利局面,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动能的整体超越。三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亮点日益凸显。专业技能竞赛捷报频传,学院每年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全省机器人竞赛,2018年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四项,2019年三支参赛队分别获得全省冠、亚、季军的优异成绩,极大的鼓舞了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实践创新第二课堂的浓厚氛围。学生们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校“党史国情大学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宗教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校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校“挑战杯”暨第一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18级新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两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取得2018年校第三届足球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一名留学生被评为最佳球员。

\

 
我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尝试国际化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学校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细化“三全育人”目标和过程,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呈现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洪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探索[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韩慧莉.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12(7):109-112.
[3]王岩,冯爱玲.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J].高教学刊,2018,88(16):169-170,173.
[4]赵晨曦,刘琳琪,李晋波,等.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1):4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8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