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培养重要性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08 10:20: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全球化时代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毕业生需具备专业素养外,应同时具备跨文化能力等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所需能力。作为全球化世界需要的重要素养之一,跨文化能力越来越得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对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全球化;高等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吕莹.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培养重要性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271-27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工业界,产品在国际化的公司、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中进行设计、生产,在全球市场进行销售已成为一种常态。全球化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分布的调整,要求劳动力能够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具有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胜任全球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跨文化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术语,跨文化能力经常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胜任力、国际能力等术语并行存在,这些术语具有很多相似性,有时等同使用。对于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曾给出过定义。Deardorff作为跨文化能力领域的最高引学者之一,在跨文化能力研究领域做出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尤其对于跨文化能力的概念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学界的认可。Deardorff运用德尔菲法对美国24所高校的管理人员和23名跨文化研究领域权威学者进行了专家调查。该研究发现,管理人员更倾向于对跨文化能力采用更为宽泛的定义。他们最为认可的定义来自英国跨文化研究学者Byram,即:“他文化知识;我文化知识;理解的技能;发现与交际的能力;尊重其他价值观、信仰和行为,以更宽视野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而跨文化研究学者们最为认可的定义是,“在跨文化情境下,基于跨文化知识、技能、态度,有效、恰当地开展交际的能力”[1]。

\

 
一 学术界对于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关注

跨文化能力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学者都对该领域研究有所涉及。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随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群体相互接触大幅增加,学术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融洽相处,共同有效的工作、和谐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跨文化能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聚焦在个体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的研究。此后的二十多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聚焦到跨文化能力理论研究以及跨文化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一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关注文化能力构成要素的“认知/情感/行为”研究范式,二是以动态的、发展的、互动的视角来研究跨文化能力的发展研究范式。

二 工业界对于跨文化能力的需求

工业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越来越建立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民用客机之一——波音“787”梦想飞机零件供应商遍布全球五大洲,其研发与生产是整合利用全球资源的典范。Streiner等在对20家跨国企业的442名管理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工业界十分重视全球化相关的能力,将此作为人才招聘和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些跨国企业管理者最重视的五项能力中,跨文化相关的能力占据了三项,即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在国际化团队中工作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2]。这项研究的结果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呼应,全球化世界的人才需要具有传统专业素养以外的能力,而跨文化能力就是其中最受工业界重视的能力之一。

三 国际组织对于公民跨文化能力的高度重视

跨文化能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3年了发布《跨文化能力——概念与实践框架》,对跨文化能力的概念、目的、重要性,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计划进行了阐述,并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对公民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研究[3]。欧盟2006年发布了《面向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建议》,后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在八项核心素养中始终包含语言素养、公民素养、文化意识与表达素养三项与跨文化能力相关的素养,由此可见欧盟对于跨文化相关素养的重视程度[4]。201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5]。OECD发布该框架充分体现其认识到在当今互联互通、多元化的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跨文化交流机会和挑战,教育需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重视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

 
四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要求

跨文化能力也得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认证机构的重视,被作为工程、商学等专业认证标准的组成部分。以工程领域为例,近年来,世界工程教育界对于培养能够胜任全球化社会的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规范。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工程类本科专业评估标准对工程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需掌握的技能可概括为三类,即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如演讲、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相关的能力。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制定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计划标准》中要求毕业生具有“在国内、国际背景下有效的工作与交流能力”;日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要求毕业生具有“多维度的思考能力以及全球视野和知识”。我国自2006年起推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6]。

五 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我国,跨文化能力等国际素养的培养得到了高等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大学层面,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将自身发展定位到世界层面,作为世界学术共同体一员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解决世界性挑战和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培养符合世界需求的具有跨文化能力、世界公民意识、服务于未来的人才。

由以上分析可见,全球化世界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需要在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加入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等全球化相关能力的培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能够参与跨国合作,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文化群体成功交流、合作、共同参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能力应成为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参考文献

[1]Deardorff D K.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10(3):241-266.
[2]Streiner S C,Vila-Parrish A R,Warnick G M.An exploratory study of global competencies considered b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A hiring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5,31(5):1239-1254.
[3] Leeds-Hurwitz W,Stenou K.Intercultural competences: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framework[R].Paris:UNESCO,2013.
[4]姜亚洲,黄志成.作为核心素养的跨文化素养:欧盟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11):52-57+105.
[5]马健生,蔡娟.全球教育治理渗透:OECD教育政策的目的——基于PISA测试文献的批判性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2):3-11.
[6]侯松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心理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7):369-3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84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