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08 11:16: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点,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课堂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意识、基础、能力三方面,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二是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增强专业课堂思政内容的吸引力;三是丰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课;人工智能

本文引用格式:周家乐,等.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9):175-176,187.

一引言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此次会议指出,思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堂,而要融入到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然而,许多专业课堂存在不讲究方式、方法将思政教育生搬硬套的现象,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人工智能》为例,对这一难题进行了探讨。

二 从意识、基础、能力三方面,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

在校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2]思政教育需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仅仅依靠思政课堂和思政老师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专业课教师也应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与思政教师一起打破思政教育“孤岛”现象以及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3,4]。然而,许多专业课教师仍存在思政意识薄弱、思政基础不牢固等问题。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一)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

在校大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是对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堂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思政意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只传授专业课知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涉及思政教育,这造成了专业课堂“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因此,必须增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来,培育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

 
(二)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基础

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若思政基础不牢固,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相对于专业课教学,思政教育有其特有的原则、内容及表达方式,且具有独特的严肃性。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思政教育的精髓,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则,强化自身的思政基础,与思政教师携手,成为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

(三)锻炼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

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专业课思政教育不仅要体现传统思政教育的理论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还应当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体现思政教育的实用性[5]。这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拥有强烈的思政意识和牢固的思政基础,还要求专业课教师拥有将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融会贯通的能力。专业课教师需要精心研究教材,不断锻炼自身思政的联想能力,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

三 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增强专业课堂思政内容的吸引力

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思政教育是枯燥的,大学生对单调的思政教育往往抱有消极的态度,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效率较低。大学生普遍感觉思政内容“太空泛”、“太遥远”,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毛泽东早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书中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此,以学生关注的、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选取实际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专业课思政内容的吸引力,还能将思政内容真正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然而,实际案例的选取不能是盲目和随意的,专业课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选择与专业课程相关、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而达成教学目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体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几大领域[6]。专业课堂上思政教育的案例选取也应围绕这几大领域展开。

例如,在《人工智能》的课堂上,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主题,可以选取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如“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的成长案例,鼓励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理想;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可以选取华为集团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在新时代,利用技术和实力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提升中国在国际中的知名度也是一种爱国方式;围绕“道德品质教育”这一主题,可以选取各种应用智能技术非法发起网络攻击、编制智能化的木马病毒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牟利、使用图像语音处理技术构建骗局等反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科技不仅不能强国还会误国;围绕“心里健康及安全教育”这一主题,现代社会由于求学、求职、生活压力而造成的心里健康问题现象屡见不鲜,选取本专业相关人员无法排解压力和能够有效排解压力的正、反面案例,让学生体会心里健康的重要性,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新时代大学生;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可以选取互联网行业创业成功的案例,如张旭豪在大学时代创办的“饿了么”等,学生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鼓舞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

四 丰富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质过硬、专业课堂的内容具有吸引力是专业课堂思政教育的“硬件”条件,专业课思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学生。思政课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让学生不仅能够听得进去,还能够主动“回味”,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好听起来[7]。

(一)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若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全程一人侃侃而谈,难免会给学生造成“讲大道理”的感觉,学生很难听得进去。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采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等。问题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案例留给学生,让学生发现案例背后的思政问题,明确主要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掘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讨论法是指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专业课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从讨论中获得启发。讲授法,顾名思义即指教师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方法。由于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学生自主的讨论难免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系统、结论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思政教育之后,采取讲授法尤为重要。专业课教师应对案例背后的思政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二)丰富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时间固定、教学时长有限、教师精力有限等,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做到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够更加深入地讨论、交流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应用在各个领域,也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在备课时,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等发布与同一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多个案例,让学生从中投票选取感兴趣的话题,从备课开始即将部分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在授课时,除了传统课堂的授课,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它们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学习时间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节。除此之外,它们还提供了学生反馈、交流及教师点评等功能,传统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腼腆等因素不愿意表达观点,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观点,教师能够得到更真实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让专业课堂的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在课后,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为学生建立实时的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之外提供更多的交流时间,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6年12月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37.
[3]朱小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19-21.
[4]张冬冬,李如占.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分析[J].高教论坛,2018,228(10):113-115.
[5]张庆林,张安宁,李乐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结合的意义与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124-125.
[6]杨晶晶.高校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公共关系学课程为例[J].视听,2018(3):234-235.
[7]黄蓉生,崔健,唐斌.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8(8):1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80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