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微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19 13:53: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微课开发的现状研究,结合职业教育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求特征,针对职业教育设计了微课程开发的“八微模式”,并以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践,为高职院校开展微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参考示范。

关键词:微课程;八微模式;课程开发;教育信息化

本文引用格式:许彪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微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6):115-117.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一种数字视频微课。而微课程,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展开的微型课程资源,是按照课程标准或与教材版本完全配套的成套成系列微课的集合。微课程的作用与效果远胜于单个的微课,成套成系列微课程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微课,是教育界近年来在全球迅速走红并被广泛关注的一个新鲜概念和一种教学新手段。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能充分抓住高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大幅提高学习兴趣,解决了当前高职学生在课堂内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注意力、学习自觉性差与厌学等问题,深受高职教育的欢迎。从2012年教育部启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到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微课建设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由于微课起步晚、引入时间不长导致微课程开发理论缺乏且不成体系,这个问题在软件技术专业微课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2)微课资源不丰富,尤其是成套成系列的优质微课资源缺乏;(3)“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导致微课程实施的教学效果不显著。

\

 
鉴于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关于职业教育优质网络资源建设政策性文件和相关行动计划中都提出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微课程开发模式,来提高微课程资源建设成效,满足职业教育的课程发展需要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 研究现状

国外对微课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和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的一分钟演讲。后来,微课又逐渐融入MOOC之中,如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机构。虽然微课研究在国外取得了很多理念和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首先,职业教育领域缺乏行之有效的开发理论体系;其次,没有形成一个现成的微课程应用范式可直接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最后,微课的设计深度、资源拓展等方面考虑不够,导致微课应用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国内,微课起步晚、引入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一些不错的微课研究与制作的成果,典型代表有郑小军、李玉平、刘万辉等研究人员。但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在微课开发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微课程开发理论研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走在其他专业的前列,教师微课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上述问题特别是微课资源开发模式缺乏的问题同样很突出,所以本文将进一步研究。

三“八微模式”设计

本文提出的“八微模式”设计包括微课程标准、微课程目标、微课程内容、微课程结构、微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微课程互动、微课程媒体、微课程评价等八个方面的微设计与开发,具体情况如下。

1.微课程标准设计

进行微课程开发,首先应确定微课程的标准,微课程标准除了遵循一般课程标准之外,应重点关注以下设计原则:

(1)兼顾系统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微课程与一般课程、微课都有较大的区别,在微课程标准设计时,应兼顾地吸收一般课程的知识结构系统性特点和微课的碎片化特征,达到既能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又能进行个性化的灵活学习。因此,本文建议采用模块化来设计课程结构,达到兼顾系统性和碎片化的特征。

(2)全面刷新课程开发理念。应始终围绕着一般课程的系统性和微课的“短、小、精、趣”的原则。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与策略、互动、课程媒体、课程评价等7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刷新课程开发理念,使课程开发的各方面形成合力效果。

(3)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微视图。微课程学习者的千差万别,尤其MOOC平台上的微课程学习者更是需求不一,如何让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课程、学习课程,成为微课程开发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本文认为给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微视图,即给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结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线等,这也是解决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手段。

2.微课程目标设计

微课程目标除了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种基本目标,并加上态度、情感等辅助目标设计之外,应着重考虑以下目标设计:

(1)问题导向的微目标设计。当前课程资源呈现丰富、多样的优点,给学习者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学习者如何快速找到学习内容、解决学习问题成为一个难点。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建设一系列问题导向的教学目标,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方便找到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层次化的微目标设计。充分运用微课程资源运行的信息化平台优势,设计出基础与进阶的微目标,预习、课堂与拓展的微目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分阶段教学。

3.微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如何实现微课程标准、微课程目标成为内容设计的重点。本文认为应该从“微背景、微单元、微案例、微实训、系列化”五个方面进行微课程内容设计:

(1)微背景设计。主要是从单元教学内容的背景起源、背景趣闻、背景故事、背景环境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为课程内容做好铺垫、激发学习兴趣。

(2)微单元设计。从单元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基于问题导向、分层学习的理念进行单元的内容设计。

(3)微案例设计。课堂内的案例应体现“微型化、典型化、独立化、问题导向化”的原则,既让系统学习者能学好一门课程,又能让碎片化学习者仅学完某一个微单元也能学有所成。

(4)微实训设计。微实训设计应在完成实训设计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实训时的手段微小化(如手机端连线题、填空题)、环境微型化(如学习者身边环境)、实训结果展示微型化(如微视频、随时拍照等)进行微实训设计。

4.微课程结构设计

微课程结构设计应重点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模块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考虑到微课程与微课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微课程的系统化知识结构特征。因此,微课程必须保证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完整性、系统化;另一方面,考虑到微课程的“微小、碎片化、问题导向”特征,各部分内容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则适合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2)串行与并行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到微课程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个性化差异大,宜将课程内容根据知识逻辑结构,有差异地设计成串行、并行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这样既可以由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进行裁剪和遴选,满足个性化学习内容,又可以满足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5.微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考虑到微课程的学习者学习行为特征、学习环境特征,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原则:

(1)围绕“手机、平板、PC端”等学习终端进行设计。主要围绕学习终端的“便捷性、电子化、实时性、信息化”等进行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如翻转教学法、闯关教学法等。

(2)围绕“兴趣、成就感、粘度”等在线学习特征进行设计。主要通过数据化、闯关式、激励式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者的粘度,实现“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有成长”的教学理念。如引入学习报告、学习排名等教学策略。

6.微课程互动设计

基于微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的原则,微型互动设计其主要目标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学情采集、教学阶段推进、教学效果评价与诊断等教学环节而服务,可采取以下设计方式:

(1)问卷调查式的微型互动设计,如设计课前学习问题问卷调查。
(2)在线测试式的微型互动设计,如单元小结在线测试。
(3)游戏闯关式的微型互动设计,如连线闯关游戏。
(4)分组PK式的微型互动设计,如答题速度PK类游戏。
(5)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微型互动设计,如在学习互动过程中自动采集学习者相关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互动环节。

7.微课程媒体设计

微课程的媒体设计应重点从下列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注重运用学习者自媒体相关的设计。应该把用户经常用、喜欢用、善于用的自媒体运用到微课程的开发设计中。如微信、抖音等运用到课程媒体设计中来。
(2)注重将最新的大数据、VR、AR等先进媒体技术运用到课程开发之中,突破时空距离,实现高效、科学、个性化的教学。

8.微课程评价设计

微课程的评价设计应突破传统课程的终结评价模式,建立起“多主体参与、数据说话、实时记录、突出能力”的评价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将“教师、学习者及同伴、企业专家”等多主体引入到课堂的评价中来,实现多主体参与考核的目标。
(2)将所有考核指标和内容进行数字化,既便于实时统计、又便于做数据分析,将数字化的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和教师,以促进教与学,达到“数据说话”的效果。
(3)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尽最大的可能实现评价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记录,以确保考核更真实、反馈更实时、诊断分析更有据。
(4)作为职业教育的微课程,更需要注重“能力本位”。考核作为学习的指挥棒,更需要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突出能力”,以便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 应用情况

本文作者以“八微模式”理论框架为指导,以提高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为目的,从研究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和高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求入手,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微课程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开发了一系列微课程,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其中,《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基础)》和《Java核心技术》微课程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一等奖二项。

\

 
五 小结

本文通过结合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开发重构理论和新时代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理论,研究出一种新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八微模式”,解决了当前微课程开发理论缺乏和不成体系的问题,将进一步提高微课程开发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许彪.高职本科专业定位研究——以软件类专业为例[J].职业,2017(24):75-77.
[4]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1):96-99.
[5]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6]许彪.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探索[J].职业,2015(09):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76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