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19 13:5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康复意识不断增强,康复需求的提升推动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科逐渐在各级临床医疗机构开展壮大,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匮乏成为制约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尽管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了大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但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康复快速发展的需求。如何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达到对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的要求,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措施。我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名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与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毕业实习管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地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实现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林成杰.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6):24-26.

我校于2013-2016年间进行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知识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分享如下。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基层康复医疗、社区和社会福利机构就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康复评定和治疗的基本技术及应用能力,能很好的进行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及利用社会康复资源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知识要求

要求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中医基础知识及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评定与治疗技术基本知识、通用基础知识、相关临床医疗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知识等。

\

 
(三)能力要求

能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物理治疗(训练)、作业治疗(训练)、言语治疗,能指导患者使用康复辅具并进行相应训练,能进行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

(四)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良好的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健康的体魄。

二 构造服务保障体系

(一)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及素质需求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通过职业岗位群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构建了三平台一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涵盖思想政治、人文、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使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同步进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公共基础平台:此模块遵循国家统一规定。

2.专业基础平台: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康复治疗基础、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学概要等。

3.专业核心平台:运动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神经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常见内科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传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社区康复、专业实践。

4.能力拓展模块:康复心理学、临床营养学、中医药膳学、常用护理技术、运动训练、中医养生文化、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等。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受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这一被动接受的形式,学习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依托校内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平台,对运动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神经系统伤病康复评定与治疗、常见内科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作业治疗技术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具体疾病为项目,疾病的诊断、评定、治疗为任务,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营造出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按照临床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训练,实现教学临床零距离,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接触社会,参加医院的见习和实习,学会做人、做事和沟通,提高了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提供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其作用主要是监控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作用、参与作用、指导作用,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医学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实施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培训与双师素质提升和校企共建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等“三项计划”,开展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新星工程、教学团队工程、专业负责人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工程、青蓝工程、双师素质提升等八大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内培外引、校企互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四)教材与课程建设

1.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我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高职高专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并选用。规划教材由全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联合编写,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保证了教材的高水平与高质量;规划教材的编写能较好的满足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的需求。在使用规划教材的同时,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依托,工作过程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疾病的治疗为目标,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科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为核心,编写了基于疾病的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课程建设

依托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的需求,广泛征集专业骨干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企业专家、毕业生的意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库信息全部上网,进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既满足了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需要,又提高了教师指导的成效,为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

(五)实训条件建设

为培养德馨技精的技术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通过新建、扩建、校内资源重组和引进企业资源的方式,建设与课程项目化改革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强化实践教学。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中心下设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康复功能评定、言语治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陈列室、传统康复技术等实训室。根据医院康复医学科各治疗室设置的要求,在行业专家指导下,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对各实训室进行调整,购置相关仪器设备,重新布局,构建高仿真实训室,建立“校中厂”,体现医院治疗室的真实场景。合作医院提供相关真实病例,学生在仿真实训室中模拟进行疾病的评定与康复治疗,体验治疗师的职业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共管共享的原则,完善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遴选新的实训基地,并与实训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建设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医院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零距离”地接触职业技术岗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康复治疗师的心理与角色的过渡。

(六)毕业实习管理

为提高顶岗实习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提升教学效果,学校探索实施了顶岗实习课程化。为及时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动态,学校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及专业指导网络平台,实现了分布各地的实习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的有效沟通,加强与顶岗实习单位的业务交流、沟通联系。所有顶岗实习学生、专兼职指导教师、学校教务处与实习单位都已登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的全程管理与指导。

通过上述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实现,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近两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100%。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康复治疗技术学生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489-491.
[2]卓大宏,戴红.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任务分析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1-412.
[3]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委员会课题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3-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276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