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0 11:47: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结合地质工程专业课程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分析了以往专业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本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制定了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在课间十分钟在黑板上写励志诗词或名言,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政治思想上爱党爱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善互助、遵纪守法,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岩土工程勘察;教学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陈飞.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3):40-4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往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完全分开,专业课长期以来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德育的培养,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有机融合,达到专业教育和德育培养的双重目标。

一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目标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质工程专业必修课,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毕业后从事勘察工作打好基础。

在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中国特色社主义的“四个自信”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法治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拼搏奉献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措施

1.课堂教学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各章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切入相关的案例教学,这些案例有我国成功的重大工程典范、有反面的工程事故、有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校友的成长过程。工程案例分教师口头介绍、图片或视频播放两种形式。

第一次上课前充分了解了所授课程班级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班风、学风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以往学业警示情况、玩电子游戏情况等,以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帮扶。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及时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对于做得不好的方面及时进行了指正。将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表现、专业课老师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表现,如纪律情况、精神风貌、课外参观时的表现等纳入课程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在课堂上,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和进度,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

 
2.两节课之间的课间十分钟

每次课第一节课下课后的课间十分钟,教师在黑板上默写一首古诗词或励志名言。第二节课上课时用1分钟讲解写的古诗词或励志名言。

3.课外

①组织学生参观赣州市的已建和在建工程各1次。

②向学生推荐岩土工程勘察专业、古典诗词、哲学政治理论方面的书各一本,由学生自愿课外阅读。

③将专业和思政相结合布置成学生平时的部分书面作业。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点的教学方法

1.结合工程案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个自信”教育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发展历程结合国家的发展的情况,结合现在我国同内重大工程及“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到国外做的重大工程案例,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结合成功的重大工程案例教学,如上海中心、港珠澳大桥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成功的工程典范中技术人员的成长过程、忘我的工作过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拼搏奉献精神,使学生热爱专业、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结合典型的反面工程案例(工程事故),如在工程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造成工程事故,以此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结合介绍工程行业优秀人才、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集体、热爱专业、助人为乐、全面发展。“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思政重点案例见表1:


\


2.通过古诗词,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荐古诗词和励志名言,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发学生阳光向上的热情。

如在介绍勘察大师范世凯为勘察技术所付出的心血和做的贡献时,引用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在介绍钻探取样技术时向学生说明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引用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在介绍土体原位测试技术时,强调了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工作细心的重要性,引用了“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古歌谣《尧戒》”。在介绍秦岭高山险岭的地形时引用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兰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在介绍秦岭的交通建设高速发展时引用了“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刘禹锡《杂曲歌辞·竹枝》”。

在介绍港珠澳大桥林鸣总工在技术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经历和港珠澳大桥的雄伟时,引用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和“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在讲解建筑场地工程勘察时,对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引用了“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三将思政内容融入各类教学资源

1.修订课程大纲


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教学大纲分成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等四部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中明确了课程除岩土工程勘察的专业外,还提出了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政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和教学进度安排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知识点和育人环节,“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点要求见表2。

\


2.编写课程思政教案

重新进行了试点课程教案的编写,以2节课为一教学单元,共24次课,计48学时,编写了共24次课的教案。在教案中明确了每节课课程思政的内容、每次课的课间在黑板上板书默写一首在诗词或励志名言。

3.典型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中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4.影像资料

在教学PPT中插入了教学视频48个和工程案例图片256个,在讲解专业视频和图片的同时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在教学中,除注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每两节课的课间在黑板上用粉笔默写一首诗词或励志名言,诗词分为爱国篇、劝学篇、励志篇和生活篇四类,如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唐代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宋代汪洙的《勤学》、唐代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宋代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等。课间休息时经常为学生播放民乐、轻音乐等视频;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纪律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受到各级表彰人数也有所提高。

四教学成效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政治思想、精神风貌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爱国爱党、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能更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充满激情,言行举止充满正能量,不玩网络游戏,有年轻人的朝气。这门课到课率较高,平均到课率达98%,绝大多数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

学期初刚上课时经调查愿意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同学不到10%,课程结束时有志今后从事岩土工程方向工作的同学达60%以上。报考研究生的比率也从课程初的30%到课程结束时的56%。

学生更热爱专业、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有乐于奉献的精神、热爱集体。学生更加有责任心、使命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大学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岩土工程勘察课程通过将思政要素融入并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资源,将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政治方向、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德育内涵的知识点进行深度整合,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师生互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工作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德育方面也得到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建平,张玉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焦虑及缓解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5):113-118.
[2]伍自强,程媛,谢阳艳.从“五大导向”出发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39(2):1-6.
[3]庄梅兰.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7):85-91.
[4]贺道中,陈艺锋.“分层递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环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37(4):78-82.
[5]周基,田琼,盛明强.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8,17(7):101-103.
[6]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教育管理.2017,9(12):138-140.
[7]李雪萍,马发亮.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04):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61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