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90 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3 09:52: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为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笔者从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入手,对影响90后大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培养90后团队合作精神的手段。

关键字: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意义;手段

本文引用格式:张舟.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8):166-167.

一 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合作似乎已经成为人在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素质和能力。如果一个人只想着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某些目标,有时候是非常不现实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追求“高精尖”发展目标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既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保障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不能脱离人才的支持。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而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对于大学生团队合作方面的教育却明显不足,这与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不相符合。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其实不然,90后将是中国未来发展一段时期内的中流砥柱,他们并不是不能发展得更好,而是需要良好的教育作为基础,只要教育工作做好了,那么90后对国家、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推动作用将会显露无疑[1]。

         团队合作精神是人们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要求。古人最常用来形容团队合作的一句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其表达了团队合作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合作共赢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从企业角度上来讲,股份制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的一种经营手段,其实质就是将来自各方的资金进行整合投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90后作为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一方面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拉进距离,产生友谊[2]。

        对于很多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很多时候可能会头脑发热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而通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让他们在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制定出一套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作用,体现出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价值。“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也强调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这里的综合型就包括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涉及到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能力。在团队合作中,他们能够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而不是一个“过街老鼠”,人见人厌。当这些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对于团队合作能力需求就更明显。因为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做好,如果单纯地依靠个人的努力,那么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

 
二 影响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主要因素

       虽然团队合作精神对于90后大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往往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并不是说只要能够与其他人和平共处就是自己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标准的体现[3]。为了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90后大学生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影响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培养工作奠定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有:

(一)90后大学生自身心理特征

        很多90后大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流,对于所谓的团队合作更是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如果学生自己的思想不觉醒,而单纯地依靠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很难帮助他们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的。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个人主义比较强,有时候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忽视其他人的感受。而他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心理特征,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没有重视对他们这方面的培养,导致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团队合作的这种意识,更不会为了培养自身团队合作意识而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发挥出作用,使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懂换位思考,只考虑个人得失,没有把集体利益置于首位。

(二)社会特征

        受到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90后大学生急功近利,总是喜欢从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只知索取不愿付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团队合作就意味着失去自由,就意味着自己必须为这个团队做出贡献,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当他们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他们就会失去对团队合作的兴趣。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能否使他们坚守本心,守护好内心那一片净土主要取决于他们本身。虽然当前的社会特征也提倡团队合作,但是在团队合作中由于上当受骗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比比皆是,这给90后大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带来了恐惧,让他们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更不敢将团队合作当成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当然,社会确实存在因为团队合作而产生矛盾的事件,但是如果90后大学生只是从这个层面去看待社会特征,那么不仅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三)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才会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团队合作,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团队合作精神[4]。很多90后大学生就是因为未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影响到了对团队合作的看法,习惯于从片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90后大学生将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当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才会产生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团队合作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只有保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为团队去努力,这个团队才能更好的发展。而这需要团队成员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基础。

三 培养90后团队合作精神的手段

       培养90后团队合作精神,不仅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升华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5]。为了能够有效培养90后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这对于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不是成长为一个个“歪才”。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不仅有团队合作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降低学生心理特征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形式教育,而是真正能够给他们未来发展增加筹码的重要课程。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保证思政教育的作用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来。

(二)发挥出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承担对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发挥出在教育上的职能。在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辅导员同样可以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团队合作的内容添加其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并且给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不断和团队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教育职能体现在实处[6]。

\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队合作精神是人们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要求。培养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可以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拉近距离,产生友谊。

参考文献

[1]朱忠祥,王中元.浅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23-25.
[2]尹晨,叶金鹏,薛楠,等.90后大学生团队合作素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5(29):202.
[3]饶赛.大学生团队精神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周波.浅谈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平台构建——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13-15.
[5]王洪涛,王勤春,徐长永.职业导向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6(36):260-261+252.
[6]姜芳.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原因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7):190-1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09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