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背景下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09:49: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在信息网络时代的趋势下,信息传播的途径、方式日新月异,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也彼此影响,这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对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思想变化展开探讨,分析辅导员开展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对辅导员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马莹莹.“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9):88-89,92.

一前言

       1994年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行列以来,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信息公司在杭州成立,2000年百度公司创立,在此后的近20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开始出现“互联网+”这一概念,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改变,各种西方思潮、观念纷至沓来,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结构也在相互影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1]。在新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愈发艰巨,传统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新的生命力不断注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号召力与时代感。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变管理手段,不断调整自身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进而适应“互联网+”,同时也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中得到体现。

二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5.8%,其中学生网民占比25.4%,规模最大,90%以上的大学生每日使用互联网的时长都在2个小时以上[3],促使大学生们成为“互联网+”时代使用新媒体、自媒体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好奇心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凭借各种自媒体软件,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途径增多,且不断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不仅促使学生们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迅速提高,而且使其认知及思维能力更加活跃。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扩宽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存在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渐渐丧失了与同学、朋友、老师的沟通能力,甚至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制等情绪,影响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学业。

\

 
三“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直以来,对于校园网络,各大高校的管理者都未以明确的身份介入,这给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了局限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增添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甚至陷入“塔西佗陷阱”[4]。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在新局势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使“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融合,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进入新篇章。

(一)“互联网+”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1.学生管理工作渠道和资料得到拓展和丰富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量迅猛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资料更加丰富,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更加系统化的管理素材。同时,便捷的网络渠道让辅导员能够更快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学业进展,更快发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把重难点作为工作的入口,针对此,安排布置新的更精细的工作策略,缩短工作时间,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2.传统学生管理方式突破时空限制

        以多元化、开放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QQ、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率更高,这不仅便利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其他动态的掌握,为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借助“两微一端”等各种新媒体软件,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突破时空的局限。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更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促使高校的思政工作逐步生活化、常态化。

3.强化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高校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地,同时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友好关系。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大家处于平等地位,才能消除对老师的顾虑,缩短心理距离,真诚地和老师做朋友,从心底里支持和配合老师更好地完成工作。总的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软件,提供了极大的平台、多样的渠道供辅导员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二者之间的互动更趋良性。

(二)“互联网+”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1.学生易受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


       网络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各民族文化在国际大舞台上互动交流,但也使得大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侵略和冲击,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对这些文化进行辨别,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密切关注高校大学生受到某些庸俗、过度娱乐化、与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大众文化的影响情况。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对信息辨别能力比较差,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不明晰,对人生的思考及社会经历不丰富,极易受大众文化影响,使得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被带偏,看不清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2.网络监管薄弱,“言论自由”的消极影响

        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流群众,有反叛性与颠覆性的特点,意志并不十分坚定,其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5]。因此,建设一个新媒体软件平台成为高校辅导员的新任务,不仅可以使辅导员的管理观念和工作认知得到及时更新,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动态得到及时跟踪关注,还可以在发现学生中存在问题后,及时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疏导学生,避免后续出现一系列更加棘手的问题。

3.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问题

         高校辅导员对自己正确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秩序的开展及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其应该把自己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一个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6]。尽管各大高校早已将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广泛使用,但仍有少部分辅导员不愿转换传统的工作方式,不愿使用便捷有效的互联网来开展思政工作,也缺乏革新意识、不愿顺应时代的大趋势学习运用新的网络技术,这使得所在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率不高。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政工作的策略

(一)调整工作思维,创新学生管理的工作方式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需要锐意创新,积极调整完善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模式,把握住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话语权。通过借助网络媒体等工具,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政新闻、敏感话题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判断与分析能力,进而自觉抵制住各种不良诱惑。同时搭建一个便于掌握舆论控制权的有效监督引导平台。这样的创新对各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提高,辅导员不仅要维护学生的发言权,同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问题。

(二)增强自我媒介素养,提高开展工作的实效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自己的必备素养——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新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我媒介意识,不断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高校通过组织丰富的网络培训教育,提高辅导员在多媒体实践方面的能力,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入高校辅导员的激励体系、评价体系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7]。

(三)依托互联网,扩展思政教育工作新空间

         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多样性、多变性、时效性等特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校园课余时间,立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实际,开发思政教育新资源,建设并不断完善“互联网+思政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平台,同时深度发掘新兴课程、经典案例等再生性的学习资源,继续深度挖掘3D动漫、网络视频、“两微一端”等新兴网络资源,构建完善校园云媒体平台,扩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空间,进而形成辅导员和当代大学生之间多元化、跨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

\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5(1):82-85.
[2]苏伟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8):30-34.
[3]苗迪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工业指导,2018(9):31-33.
[4]许慧芳.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方法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61.
[5]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63-65,95.
[6]乔旭.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讨[J].技术与教育,2017(2)35-38.
[7]郭联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现代化,2017,4(22):198-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00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