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背景下雨课堂的实践研究与翻转课堂教学前期分析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09:38: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课堂的变革,指出了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学习者所接受,教育研究者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经验表明,并不是所有课程和学习者都适合运用雨课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于是构建并做好新理念下教学前期分析就变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雨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闫秋菊等.“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的实践研究与翻转课堂教学前期分析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40):143-145.

Practice Research of Rain Classroom on the"Internet+"Background and Pre-analy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Yan Qiu-ju1,Li Cheng2

(1.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China;2.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Internet+”era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s.The flipped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ccepted by learners.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re also proposing new teaching concepts under the flipped teaching mode,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gaining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and presenting their own problems.solution.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not all courses and learners are suitable to use the rain classroom to carry ou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teaching analysis.

Keywords:Internet+;E-learning;Flipped Classroom;Rain classroom

一引言

       自2013年,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到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观念,创新在线和传统合理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词汇,与各行业快速融合的同时,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宏观层面,“互联网+”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时下的教育生态。时空因素的限制被打破,泛在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新景象,教育资源走向深度共享与共建,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新兴信息数字化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支持手段;微观层面,传统的教学课堂也悄然改变,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闪亮登场,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也不断改革出新。当我们加速创新进步的同时,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诸多“互联网+”下的新问题,我们开始反思新理念的适应性,并注重新技术的需求分析。


\

 
二雨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实现与产生的实践问题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雨课堂是一款基于Power Point和手机微信APP的智能教学辅助终端,其主要功能在于建立课前、课中和课后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雨课堂免费下载,安装操作极为简单,只需掌握PPT的操作技能即可,主要功能免费使用,学习者只需要拥有智能手机和微信并连接网络,即可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上诸多优点使雨课堂易于在教学中推广普及。

         近年来,雨课堂走进高校课堂,取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应用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汇总,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个性化、高效互动课堂,实现全过程监控等创新优势外,我们也关注到信息技术引发了新的问题,总结于表1。


\


        通过表1对雨课堂所引发的实践问题总结,我们发现,雨课堂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改造。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综合考虑教师可供投入的时间、精力情况及学校的考评激励措施,不可强制推行;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点,科学运用教学前期分析,并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及学习习惯,因材施教;最后,雨课堂作为新型信息化教学技术,需要认真研究其设计功能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结合,在雨课堂应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三 翻转课堂下的教学前期分析框架的构建

         在“互联网+”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诞生了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下发展衍生出许多模式,其中“翻转课堂”受到了教育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许多高校教师的应用实践。在翻转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利用雨课堂信息化教学技术对传统课堂再造,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前期分析,以确定该课程是否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以及如何合理设计才能获得教学效果。前期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
 

         如图1所示,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前期分析框架中,左侧是借助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翻转课堂进行了解读。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多是“理解”和“识记”,在所有教学目标中被认为是难度最小,却获得了最多的教学投入。而更高层次的“创造”“评价”“分析”和“运用”,难度较大却难以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而翻转课堂恰恰相反,图1右侧雨课堂的运用中,将“理解”和“识记”环节放在课前,将“创造”“评价”“分析”和“运用”放在课后和课中,将难度大的、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放在学校课堂中实现,学生更有利于获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设置,选取相适应的课程,并筛选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对象。同样借助雨课堂对传统课堂进行重塑,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同时也要考虑哪些班级和学生易于接受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课程和学生是翻转课堂的组成元素,通过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设计和学习者特征分析,最终形成翻转课堂。

        教学前期分析在运用雨课堂信息化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同时考略翻转课堂理论下教学目标的构成特点与雨课堂的技术特点。图1的教学前期分析框架正是考略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在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表1中所列出的实践问题。综合考略以上因素,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翻转课堂,并能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12-17.
[2]赖志欣.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12.
[3]徐峰悦.雨课堂式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4):17-20.
[4]谭苏燕.雨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42-14.
[5]李汉臣,安丽红,李润丰.“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全过程评价方法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113-117.
[6]杨芳,张欢瑞,张文霞.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初探—以“生活英语听说”MOOC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33-39.
[7]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8]李晴晴.翻转课堂应用实践案例分析——以聚奎中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6):183-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00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